









一、概況
三維結構生物轉盤(Biodisc)是在攻克了傳統生物轉盤諸多弊端,由 NPO法人APEX和日本積水化學共同研發的新型生物轉盤,是目前運行穩定、處理效率高、能耗低、應用成熟的中小規模污水處理工藝裝置,在國外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,有數千個應用案例。
三維結構生物轉盤特點:
盤片:采用改性PP材質,具有耐腐蝕性,耐老化性、耐藥品性和耐沖擊性,通水性良好的內部構造,為無框架結構,具有良好的生物膜附著力以及脫膜穩定性,不需人工添加菌種。結構獨特、布水均勻,無短流區、死水區。盤片復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。
轉軸:特制方形鋼軸,無焊接結構,擁有結構強度、剛度、耐腐蝕性,配合高性能傳動設計,實現整個生物轉盤裝置的穩定、長期運行。
效率:通過三維結構設計,在使得盤片面積變大的同時,處理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,以II型為例:單臺生物轉盤的盤片表面積高達1240平方,BOD負荷高達60Kg/臺?天。
我公司既有模塊化設備單元又有成套設備。既可以提供成套技術方案又可以承接全套工程,滿足用戶和業內同行的不同需求。

二、三維結構生物轉盤的工作原理

盤片浸入廢水中時,盤片上的生物膜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吸附,當其露出水面時,空氣中的氧就溶入盤片界面的水層中;盤片上生物膜也經歷生長、增厚、老化、脫落的過程,脫落原因是水對盤面的剪切作用,脫落的生物膜轉入污泥進入二沉池中。
三、三維結構生物轉盤的處理特點
1、轉盤上微生物量大,達5mg/cm2,折算成活性污泥混合液濃度(MLVSS)為40000~60000mg/L;
2、BOD負荷高達6~60g/m2﹒d(三維結構);
3、由于微生物濃度高,F/M值低,約為0.05~0.1左右,微生物基本處于內源呼吸,形成污泥量少,約為活性污泥法的1/3;
4、耐沖擊負荷適應力強(BOD范圍為:10~10000 mg/L,三維結構),污水溫度8~24℃(環境溫度低于-25.1℃應用案例);
5、工作可靠,不易堵塞,無污泥膨脹,氧利用率高。
四、三維結構生物轉盤的優點
1、占地面積?。和纫幠#?000噸/日規模以下統計)與濕地、快滲等工藝相比約為三分之一;
2、運營成本低:以II型為例,單臺生物轉盤能耗僅為0.75KW,處理能力100~200噸/天,約為0.1~0.2度電/噸污水;
3、剩余污泥易于處理:一方面,該工藝污泥產泥量約為傳統工藝的1/3,一般生活污水產泥系數可低0.1以下;另外,該污泥為束狀沉淀,活性較低,易于實現沉淀和調質,條件允許的話,在鄉鎮地區可用于堆肥,循環利用;
4、抗沖擊能力強:運營管理水平影響小,水質變化適應范圍很大(一定濃度的變化,系統有自適應的能力,無需工藝調整),可長期保證處理效果;
5、環境友好:封閉式設計,噪音低,無曝氣裝置,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小,在國外廣泛在比鄰社區、村鎮地區運行;
6、維護要求低:無需專業維護,無易損件,活動部件均能滿足長期穩定運行的要求;
7、裝置化、模塊化:便于容量調整或老廠改造,可根據建設需要及運行負荷,適度調整,靈活配置;
8、可實現分散化污水處理:結合生物轉盤的工藝特點,可實現分散設計,組合式方案,滿足不同地區的處理要求和管網特點,減少管網投資;
9、易于實現區域化自控監管:自控設計簡單,運行中人為干擾因素少,同時,結合其運行穩定的優勢,非常適合區域化的運營管理;
10、設備運行可靠:30年設計壽命,可保證10年以上的穩定運行。
五、生物轉盤設備結構
生物轉盤裝置由殼體、盤片、氧化槽、動力總成、無動力過濾系統、電控組件六部分組成。
這樣的設備結構,實現系列化、模塊化,整套設備在車間組裝完成,安裝周期可控制在3-5天內,調試時間控制在10-15內。RBC生物轉盤設備運行維護簡單,實現了無人值守、耗電費用低、壽命長、污泥產生量少(可實現數月不排泥)等優點,出水可達到1級A或1級B等排放標準。并且該設備可采用物聯網技術,將設備的運行情況可以傳輸到設定的網絡終端設備,方便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診斷、監控,也為設備的不定期進行檢修提供依據。
(掛膜后的盤片圖片)

(進出水圖片)

